当前位置: 中外法学 > 第二十九卷(2017)索引
第二十九卷(2017)索引
本刊编辑部,《中外法学》编辑部

检索说明:本索引内含作者、译者、篇名三个义项,混合编排。排列以义项的汉语拼音为序,首字拼音相同者以四声为序,首字音声相同者以第二字为准,依次类推。斜线后数字为该文所载号别,冒号之后数字系该文所在页码(全卷六期连续计码)。

编者按(梁根林)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1:5

编者按(薛军)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3:565

标准必要专利许可费确认与事后之明偏见反思华为诉IDC案(李剑)………1:230

不纯正不作为犯的中国命运:从快播案说起(高艳东)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1:68

不可承受之重:税收核定的反避税功能之反思

——以《税收征管法》第35条第(6)项为起点的探讨(汤洁茵)……………6:1546

不正当比较广告的法律规制(黄武双)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6:1624

不阻止他人故意犯罪的行为性质认定(何龙)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6:1477

“策略之争”抑或“理论之辩”?

——关于两次“民宪关系”之争的检讨(韩秀义)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2:340

车浩理解当代中国刑法教义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6:1405

陈灵海《大清会典》与清代“典例”法律体系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2:402

陈鹏行政诉讼原告资格的多层次构造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5:1214

陈兴良快播案一审判决的刑法教义学评判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1:7

陈银珠法定犯时代传统罪过理论的突破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4:943

程啸论抵押权的预告登记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2:429

程政举《周礼》所确立的诉讼证明制度考论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5:1180

崔建远姓名与商标:路径及方法论之检讨最高人民

法院(2016)最高法行再27号行政判决书之评释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2:285

《大清会典》与清代“典例”法律体系(陈灵海)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2:402

代理制度如何贯彻私法自治

——《民法总则》代理制度评述(徐涤宇)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3:685

等级体制下的契约化治理重新认识中国宪法中的

“两个积极性”(丁轶)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4:860

电子证据的鉴真问题:基于快播案的反思(刘品新)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1:89

丁晓东算法与歧视从美国教育平权案看算法伦理与法律解释………………6:1609

丁轶等级体制下的契约化治理

——重新认识中国宪法中的“两个积极性”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4:860

动产让与担保的立法论(高圣平)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5:1193

短线交易收益归入制度功能的实证分析

——兼谈《证券法》(2005)第47条的去留(姜朋)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3:802

对向参与行为的处罚范围(王彦强)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2:499

多数人侵权纠纷之共同诉讼类型研究

——兼论诉讼标的之“案件事实”范围的确定(卢佩)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5:1233

法定犯时代传统罪过理论的突破(陈银珠)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4:943

法教义学的巅峰德国法律评注文化及其中国前景考察(贺剑)………………2:376

法律的形式与功能以“知假买假”案为分析范例(熊丙万)…………………2:300

法人应如何分类评《民法总则》的选择(王涌)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3:609

“法益可恢复性犯罪”概念之提倡(庄绪龙)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4:969

“反《反垄断法》上的”“不相关”“市场界定”(兰磊)…………………6:1647

犯罪支配还是义务违反快播案定罪理由之探究(周光权)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1:51

范君快播案犯罪构成及相关审判问题从技术判断行为的进路…………………1:29

方新军内在体系外显与民法典体系融贯性的实现

——对《民法总则》基本原则规定的评论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3:567

非法占有目的的不同意义基于对盗窃、侵占、诈骗的比较研究(王俊)……5:1377

“分工负责、互相配合、互相制约”原则之教义学原理

——以审判中心主义为视角(孙远)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1:188

高圣平动产让与担保的立法论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5:1193

高艳东不纯正不作为犯的中国命运:从快播案说起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1:68

公平交易理论下内幕交易受害投资者司法救济(王林清)……………………3:758

规范保护目的理论与过失犯的归责限制(李波)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6:1430

国际投资条约体系下外交保护的空间(张生)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4:1091

国企改革背景下母子公司债务责任问题的规制逻辑和进路(黄辉)…………6:1526

韩世远重大误解解释论纲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3:667

韩秀义“策略之争”抑或“理论之辩”?

——关于两次“民宪关系”之争的检讨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2:340

合作型联邦制执法检查对央地关系的形塑(林彦)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4:845

何龙不阻止他人故意犯罪的行为性质认定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6:1477

贺剑法教义学的巅峰德国法律评注文化及其中国前景考察…………………2:376

黄辉国企改革背景下母子公司债务责任问题的规制逻辑和进路……………6:1526

黄武双不正当比较广告的法律规制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6:1624

黄宇骁也论法律的法规创造力原则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5:1327

回归法律文本:第三人撤销之诉原告适格再解释(刘东)……………………5:1295

既判力客观范围之新进展(严仁群)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2:536

姜朋短线交易收益归入制度功能的实证分析兼谈

《证券法》(2005)第47条的去留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3:802

金可可《民法总则》与法律行为成立之一般形式拘束力……………………3:656

金美蓉论经营者集中救济措施中的知识产权许可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1:171

孔祥俊论反不正当竞争法的新定位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3:736

孔元宪法政治话语的历史生成:以博丹为中心的考察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6:1584

快播案犯罪构成及相关审判问题从技术判断行为的进路(范君)………………1:29

快播案一审判决的刑法教义学评判(陈兴良)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1:7

兰磊“反《反垄断法》上的”“不相关”“市场界定”……………………6:1647

劳动法作为特别私法《民法典》制定背景下的劳动法定位(沈建峰)………6:1506

李本森刑事速裁程序试点的本地化差异

——基于北京、上海、广州和西安试点的地方文本分析……………………2:518

李波规范保护目的理论与过失犯的归责限制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6:1430

李浩“直接证据”真的不存在吗?与纪格非教授商榷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1:212

李剑标准必要专利许可费确认与事后之明偏见反思华为诉IDC案…………1:230

李平论少数服从多数的合理性基础中西之别及其成因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5:1138

李蕊为效果付费债券一个创新的公私伙伴关系及其风险防范………………3:780

李蕊佚香港终审法院启动提请释法程序的要件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4:911

李寿平自由探测和利用外空自然资源及其法律限制

——以美国、卢森堡两国有关空间资源立法为视角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6:1566

李秀清《中国评论》与十九世纪末西方人眼中的中国司法…………………1:268

理解当代中国刑法教义学(车浩)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6:1405

编者按(梁根林)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1:5

林彦合作型联邦制执法检查对央地关系的形塑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4:845

林志毅论我国审判阶段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理论基础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4:1044

刘东回归法律文本:第三人撤销之诉原告适格再解释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5:1295

刘品新电子证据的鉴真问题:基于快播案的反思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1:89

刘宪权网络侵财犯罪刑法规制与定性的基本问题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4:925

柳忠卫未遂教唆不可罚的法教义学解释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2:480

龙宗智评聂树斌案再审判决回避王书金

——兼论《刑事诉讼法》第242条之修改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5:1317

卢建平刑事政策视野中的认罪认罚从宽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4:1000

卢佩多数人侵权纠纷之共同诉讼类型研究

——兼论诉讼标的之“案件事实”范围的确定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5:1233

论抵押权的预告登记(程啸)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2:429

论恶意串通(茅少伟)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1:143

论法律体系(吴玉章)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5:1125

论反不正当竞争法的新定位(孔祥俊)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3:736

论放弃重复侵害的行为性质(张明楷)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6:1456

论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和印证证明模式的冲突及弥合路径(牟绿叶)…………4:1068

论关联企业实质合并破产(徐阳光)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3:818

论合同法组织经济的功能(王利明)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1:104

论经营者集中救济措施中的知识产权许可(金美蓉)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1:171

论欧洲法学思想中秩序的概念(乌尔斯·金德霍伊泽尔(著)陈璇)(译)……4:1102

论欧洲音乐中秩序的概念(魏博雅(著)钱俊宇(译))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4:1111

论侵害信息网络传播权行为的认定标准(王艳芳)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2:456

论少数服从多数的合理性基础中西之别及其成因(李平)……………………5:1138

论诉状内容变更申请之合理司法应对(马丁)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5:1267

论我国审判阶段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理论基础(林志毅)……………………4:1044

论作为功能性概念的量刑责任(赵书鸿)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4:1024

罗恬漩数人侵权的共同诉讼问题研究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5:1252

马丁论诉状内容变更申请之合理司法应对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5:1267

茅少伟论恶意串通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1:143

《民法总则》“民事权利章”的得与失(叶金强)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3:645

《民法总则》与法律行为成立之一般形式拘束力(金可可)…………………3:656

民事行为能力制度的体系性解读(朱广新)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3:590

牟绿叶论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和印证证明模式的冲突及弥合…………………4:1068

内在体系外显与民法典体系融贯性的实现

——对《民法总则》基本原则规定的评论(方新军)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3:567

潘林重新认识“合同”与“公司”

——基于“对赌协议”类案的中美比较研究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1:250

评聂树斌案再审判决回避王书金兼论《刑事诉讼法》

第242条之修改(龙宗智)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5:1317

沈建峰劳动法作为特别私法《民法典》制定背景下的劳动法定位…………6:1506

数人侵权的共同诉讼问题研究(罗恬漩)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5:1252

诉讼时效制度的价值基础与规范表达《民法总则》第九章评释(朱晓喆)

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3:702

算法与歧视从美国教育平权案看算法伦理与法律解释(丁晓东)……………6:1609

孙远“分工负责、互相配合、互相制约”原则之教义

学原理以审判中心主义为视角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1:188

孙运梁以客观归责理论限定不作为犯的先行行为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5:1351

汤洁茵不可承受之重:税收核定的反避税功能之反

思以《税收征管法》第35条第(6)项为起点的探讨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6:1546

屠凯与中国相遇的现代早期西方法哲学规范性、权威和国际秩序…………5:1159

王建学政治性宪法审查批判以巴黎高等法院的注册和谏诤为中心…………2:357

王俊非法占有目的的不同意义基于对盗窃、侵占、诈骗的比较研究………5:1377

王利明论合同法组织经济的功能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1:104

王林清公平交易理论下内幕交易受害投资者司法救济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3:758

王彦强对向参与行为的处罚范围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2:499

王艳芳论侵害信息网络传播权行为的认定标准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2:456

王涌法人应如何分类评《民法总则》的选择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3:609

网络侵财犯罪刑法规制与定性的基本问题(刘宪权)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4:925

为效果付费债券一个创新的公私伙伴关系及其风险防范(李蕊)……………3:780

未遂教唆不可罚的法教义学解释(柳忠卫)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2:480

魏博雅(著)钱俊宇(译)论欧洲音乐中秩序的概念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4:1111

乌尔斯·金德霍伊泽尔(著)陈璇(译)论欧洲法学思想中秩序的概念………4:1102

吴玉章论法律体系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5:1125

宪法政治话语的历史生成:以博丹为中心的考察(孔元)……………………6:1584

香港终审法院启动提请释法程序的要件(李蕊佚)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4:911

刑事速裁程序试点的本地化差异

——基于北京、上海、广州和西安试点的地方文本分析(李本森)…………2:518

刑事政策视野中的认罪认罚从宽(卢建平)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4:1000

行政诉讼原告资格的多层次构造(陈鹏)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5:1214

姓名与商标:路径及方法论之检讨最高人民法院

(2016)最高法行再27号行政判决书之评释(崔建远)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2:285

熊丙万法律的形式与功能以“知假买假”案为分析范例……………………2:300

徐涤宇代理制度如何贯彻私法自治《民法总则》代理制度评述……………3:685

徐阳光论关联企业实质合并破产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3:818

编者按(薛军)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3:565

严仁群既判力客观范围之新进展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2:536

杨代雄意思表示中的意思与意义重新认识意思表示概念……………………1:121

也论法律的法规创造力原则(黄宇骁)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5:1327

叶金强《民法总则》“民事权利章”的得与失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3:645

以客观归责理论限定不作为犯的先行行为(孙运梁)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5:1351

议会主权的“国家理由”英国现代宪制生成史的再解读(1642-1696)(于明)

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4:891

意思表示中的意思与意义重新认识意思表示概念(杨代雄)…………………1:121

于明议会主权的“国家理由”英国现代宪制生成史的再解读(1642-1696)

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4:891

与中国相遇的现代早期西方法哲学规范性、权威和国际秩序(屠凯)

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5:1159

张明楷论放弃重复侵害的行为性质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6:1456

张生国际投资条约体系下外交保护的空间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4:1091

赵书鸿论作为功能性概念的量刑责任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4:1024

政治性宪法审查批判以巴黎高等法院的注册和谏诤为中心(王建学)

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2:357

“直接证据”真的不存在吗?与纪格非教授商榷(李浩)……………………1:212

《中国评论》与十九世纪末西方人眼中的中国司法(李秀清)………………1:268

重大误解解释论纲(韩世远)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3:667

重新认识“合同”与“公司”基于“对赌协议”类案的中美比较研究(潘林)

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1:250

周光权犯罪支配还是义务违反快播案定罪理由之探究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1:51

《周礼》所确立的诉讼证明制度考论(程政举)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5:1180

朱广新民事行为能力制度的体系性解读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3:590

朱晓喆诉讼时效制度的价值基础与规范表达《民法总则》第九章评释

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3:702

庄绪龙“法益可恢复性犯罪”概念之提倡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4:969

自由探测和利用外空自然资源及其法律限制

——以美国、卢森堡两国有关空间资源立法为视角(李寿平)………………6:1566

【注释】